05
29

21
 
Argon18 - Nitrogen Disc碟煞空力車款中的靚仔

上一次測試Argon 18 Nitrogen還是在兩年前,當時的Nitrogen Pro空力車架也給我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它是我見過最輕的空力公路車,當時記得6.5kg不到的整車真的令人驚歎。

 

最近這些年裡,Argon 18在設計製造車架的時候對前後叉部位的強化做了著重處理,前後叉強度逐年提升,幅度非常大,在這些年中偶爾試騎過新款Argon 18的車架,確實在這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Argon 18另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術就是3D頭管技術,這個技術確實方便了不少喜歡把立上方不留舵管的車友們。不必再擔心下方墊圈太多而導致搖車的時候頻繁出現抽麵條的手感出現。送測的Argon 18 Nitrogen Disc尺碼為M號,整車線條和漆面非常精美。立管處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一定的弧度,細細看來別有一番風味。

 

騎乘

送測的車是H3頭管高度,這個頭管高度非常高,筆者現在喜歡145mm以上頭管高度的車。因為足夠舒適,騎的再累都可以有休息喘息的機會。太過激進的車架會讓人在疲勞的時候難以招架。Nitrogen Disc車架的全系列尺碼軸距都比較長,就連XS號的車架軸距都達到了973mm。可以看出這台空力車比較追求巡航的穩定性。

 

筆者測試這台車的時候用它爬過坡,也下過坡,騎過平路。在下坡和平路的高速路段巡航騎行時,這台車給人的感受確實穩。進出隧道時,突如其來的側風絲毫不會影響控車。整車搭配的是Metron 55 SL Disc輪組,巡航的時候還是比較給力,新款Vision做了一系列改進,有點讓人覺得脫胎換骨。為了加快反應能力,Argon 18的設計師們並沒有完全套用Gallium的幾何表。Nitrogen Disc的BB Drop為70,是一個適合衝刺且比較穩定的設定。因為如果一旦BB Drop較小,車架不設計成大幅度壓縮的話,搖車時候對控車力量要求會比較高。我想這可能也是如今水準上管的車架從市面上漸漸消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Nitrogen Disc搖車加速時反應很順暢,這種順暢感具體形容起來就是既沒有感覺非常迅捷也不會感覺有滯後感。413mm的後下叉給了這台碟煞車充分的鏈線空間,車架長軸距也為較高的穩定性做了一點貢獻。這台車的空力管型結構比其他品牌的看起來更加純粹一些,它的舒適性也非常一般。

 

進入碟煞時代之後,公路車也進入了寬胎的時代,這台Nitrogen Disc整車安裝的是25C的外胎。不過它輪胎與車架之間的間隙還是比較大的,最大可以支持到30C的外胎。

這台空力碟煞公路車整體剛性不錯,即使談不上很強悍,也足夠使用。剛性太好的車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而普通大眾消費者們騎行功率都不會很高,不那麼硬的車架會更適合我們,讓我們騎得更舒服。

 

編輯評語

第二次測試Nitrogen車型,與上一次相比感覺前後叉強度提升了幾個數量及,搖車也更給力。依舊不變的仍舊是穩定的巡航騎行感受。配合3D頭管技術,Argon 18的幾何調整空間都非常寬裕,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設計。

 

編輯:Alex Wang
圖片:騎行家
完整文章內容:騎行家